
Background
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 四位,每年約有1萬多名婦女罹患乳癌、約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
不過…
美國癌症研(AIRC)究所指出癌症防治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
台灣在不同年齡推動的乳房保健政策
17
~
18
歲
健康課程-疾病的預防、 保健及關懷行動的實踐與倡議策略
25
~
30
歲
可每年定期自費做乳房超音波檢查
45
~
69
歲
乳癌好發高峰政府每兩年提供一次免費乳房攝影
但是我們觀察到近年來好發年齡逐年下降,40%的乳癌患者不到50歲!
原因為何?

環境荷爾蒙

飲食西化

較晚生育

生活壓力大

缺乏運動
and more...
What we think?
根本原因還是跟生活型態或習慣有很大關係
能否有辦法針對年輕化的趨勢加以預防或改善,減少乳癌帶來的危害?
乳癌預防方式比較
醫生觸診
好處❤️
:
比自檢更精確一些
痛點💔
:
醫生面前坦胸露背
儀器篩檢
好處❤️
:
早期發現乳癌
痛點💔
:
疼痛導致抗拒檢查
基因檢測
好處❤️
:
家族病史可針對性檢查
痛點💔
:
價格需要自費且昂貴
自我檢查
好處❤️
:
在家可輕鬆進行操作
痛點💔
:
不確定如何判斷
規律運動維持體態
好處❤️
:
可降低6%離癌率
痛點💔
:
不易堅持
低脂肪多纖維
好處❤️
:
含有高纖維可抗癌
痛點💔
:
快餐食時代難避免
遠離環境荷爾蒙
好處❤️
:
減少與雌激素結合
痛點💔
:
難以避免
放鬆心情減低壓力
好處❤️
:
減少削減免疫機能
痛點💔
:
難輕鬆達到
少菸少酒少刺激品
好處❤️
:
減少罹癌率
痛點💔
:
部分人難以戒除
避免太晚生育
好處❤️
:
減少婦科病發生率
痛點💔
:
社會觀念改變
適當乳房按摩
好處❤️
:
分泌催產素
痛點💔
:
需要一定技術
充足睡眠
好處❤️
:
降低罹癌率
痛點💔
:
多因素導致睡眠不足
如果要從兩大方向擇一切入去改善乳癌造成的危害哪種更快?
考慮到人類習慣短期見效和行動門檻低的特性
「早檢測早預防」更容易推廣並快速改善乳癌的早期發現率
因此決定從檢測方式切入進行更進一步的設計研究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數據來源於台灣癌症基金會於2007年進行的「女性乳癌認知暨檢測習性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3,971份。
版權所有: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行政院衛生署醫字第86033641號。
*提供50-69歲女性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篩檢
*提供50-69歲女性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篩檢
*提供50-69歲女性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篩檢
*提供50-69歲女性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篩檢
希望誰來提醒自己定期做乳房檢查
*提供50-69歲女性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篩檢
*提供50-69歲女性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篩檢
*提供50-69歲女性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篩檢
*提供50-69歲女性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篩檢
「國人女性知道政府推動乳癌防治政策的比例」數據中知道政策的比例較低,可能意味著政府推廣活動的覆蓋面和效果不足或著女性對乳房健康的警覺性低。
不論是有沒有家族乳癌病史的情況,會主動去做檢測的女性約只有2成,但是有人提醒又願意去檢查的女性將近7成,可能需要近一步去探究是健康意識低落還是另有其他因素影響。
「是否知道較合適的檢查時機」和「是否知道多久檢查一次」可以推估將近一半的女性不了解正確的觀念,以及就算她們知道需要做但實際真的有持續做自我檢查比例低,可能需要關注的是自我檢查的心理障礙、行為動機或宣導方式。
Interview

年齡:48歲
檢查原因
知道乳癌但覺得不太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以前也沒特別關心過。45歲簡訊通知附近巡迴車篩檢(里民中心),不知道檢查流程就去。 私密措施還可以不會太擔心跟壓力,第一次覺得新奇。

年齡:36歲
檢查原因
第一次是公司的健康檢查 (乳房/腸胃二選一) 第二次是因察覺異常神經抽痛去醫院做乳房超音波跟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不痛,但乳房攝影沒做過的時候耳聞身邊媽媽說很痛產生恐懼。

年齡:42歲
檢查原因
大約35歲時自己檢查有硬塊會痛,儀器篩檢後當下決定做手術,做完手術後醫生告知還是有可能會再長出來,要持續追蹤。提到乳房及子宮,子宮較被女性重視(可能因為傳宗接代的影響)
痛點
大多數人未曾積極關注乳房健康,直到發現異常或醫療通知
乳房攝影產生的疼痛會導致對未來檢查產生抗拒
可能因生活繁忙或缺乏家族病史,對定期檢測或追蹤的意願低

精確的儀器篩檢還是非常必要的,但不少女性會認為要特地跑去醫院做篩檢很麻煩。同時也觀察到多數女性都是比較晚期才接觸到更多乳房健康知識,所以對這部分的關注較低。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數據來源於台灣癌症基金會於2007年進行的「女性乳癌認知暨檢測習性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3,971份。
版權所有: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行政院衛生署醫字第86033641號。
是否知道多久做一次乳房自我檢查?
知道政府推動乳癌防治政策比例
希望有人叮嚀做乳房檢查的比例
*提供50-69歲女性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篩檢
有家族病史者定期找專科檢查比例
*提供50-69歲女性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篩檢
希望誰來提醒自己定期做乳房檢查
希望誰來提醒自己定期做乳房檢查
因為年輕女性比較能實行的就是乳房自我檢測,所以此問卷更多是針對這部分進行調查,想藉此了解年輕女性對於乳房健康的關注度,不過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執行檢查的比例仍然偏低。
「18-30歲婦女乳房自我檢查比例」和「30-50歲婦女乳房自我檢查比例」可以看出隨著年齡增長,女性對乳房健康的重視程度有在提升,但也顯示出較年輕的女性關注乳房健康比例仍然較少。
許多女性未進行乳房自我檢查,主要原因包括認為不需要(年輕、麻煩)、缺乏相關知識,特別是年輕女性,佔了未進行自我檢查群體的至少七成,認為自己尚未達到乳癌風險年齡,因此對乳房健康的關注較少,或許應提供更多易於接受和執行的自我檢查方法,以提升年輕女性的早期乳房健康意識。
What we think?
若以乳房自檢為核心基礎
強調早期預防的好處
希望去提升年輕女性
對乳防健康的主動性與早期意識
作為設計方向是否有可行度?
設計可依據的醫學論證
1.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ceScty)建議的乳房癌症預防要點中,強調20歲以上的婦女每月應定期做一次乳房自我檢查
2.我國衛生署也以每月定期乳房自我檢查及45歲兩年一次乳房攝影,作為台灣地區推廣癌症早期篩檢的努力方向
3.如果女性能熟悉自己的乳房形態,並正確地執行乳房自我檢查,也能增加乳癌早發現早治療的機會
Persona

姓名:林櫻
年齡:22歲
職業:大學生
生活狀態
平時忙於學業以及課外活動,認為年輕身體好,對身體健康不太上心。
痛點
平時較不注重身體健康
對於乳房自檢的方法和步驟不清楚,怕會很麻煩
需求
需要一個簡單易懂的自檢指南,能短時間無壓力的完成
希望有定時提醒功能,幫助記得這件事
希望能碎片化時間學習健康知識(例如睡前)

姓名:王筱婷
年齡:30歲
職業:市場營銷經理
生活狀態
工作壓力大,經常加班出差
痛點
會在意健康但由於工作忙碌忽略了乳房健康和定期檢查
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自己研究乳房自檢,覺得麻煩
需求
希望找到高效、簡便的方式,最好能智能提醒
希望收到個性化的健康提示,提醒她定期關注乳房健康

姓名:黃綺麗
年齡:35歲
職業:全職媽媽
生活狀態
忙於照顧孩子和家庭,長期忽略自己的個人健康
痛點
健康知識匱乏,沒有學習過乳房健康相關知識,不知如何自檢
會擔心乳癌,但是擔心做的不對不敢檢查
需求
需要一個有指導且支持性的自檢流程,能逐步學習及建立信心
希望有人提醒自己,能與其他女性一起分享經驗和進展,增加動力
Journey Map
Brain Storming
SWOT分析
過程的迭代與思考演變
針對觸診教學的方式我們再近一步收集女性的回饋,想去驗證設計實作方向的可行性
感覺方式蠻好的也很有意義!
教學了我忘記怎麼辦...
我擔心我還是不太會判斷
還是會怕摸到東西就是硬塊
設計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要減少女性自檢過程的不自信感。但是根據訪談發現,這種方式或許會對女性帶來另外的焦慮,因為先前過於細部的去強調觸診摸到什麼東西是什麼感覺,反而導致女性更加在意檢查結果是不是正確的判斷。
重新檢視我們希望自我檢查帶來的影響
設計去推廣自我檢查是為了加強女性的乳健意識,藉此提高女性對降康的關心度。自檢的核心不在於取代專業檢查,而是幫助女性發現乳房的「變化」,自檢是提升乳健意識的方法,而不是「自我診斷」疾病的手段!定期專業檢查還是不可少的。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決定改變策略,選擇專注於一款互動教學工具,通過趣味性和實用性設計,幫助女性學會如何進行自檢,並提升她們關注乳房健康的意識。」
「我們希望傳達一個關鍵訊息:發現‘變化’才是乳房健康自檢的重點,定期的專業檢查仍然不可替代。」

Here is the solution!

iOS Health
Breast Care
乳房健康
月經週期追蹤與自我檢查提醒
App可以根據月戶每月輸入的經期起始計算,自動計算並跳通知提醒女性在月經結束後3-7天可以進行乳房自我檢查。因為這時的乳房腫脹和敏感度較低,檢查會較為準確。
月經週期與乳房變化的教育
App可以提供與月經週期相關的乳房健康內容,幫助女性理解乳房在不同周期的變化。例如,在排卵期,乳房可能會比較敏感,相對不適合作檢查。還會告訴女性在月經週期,乳房可能會表現出的不同症狀,幫助女性判斷哪些變化可能是正常的不需要太過擔心。
乳房自我檢查步驟教學引導
App可以提供動畫與語音輔助,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女性不需要憑空想像每個動作,而是可以根據動畫進行模仿,語音解說則是可以進一步強調每個步驟的要點。
為什麼選擇整合到iOS的健康應用中?
更高的用户接受度:女性已經習慣使用“健康”應用,免額外下載新App,使用更方便。
無縫數據整合:乳房健康可以與經期追蹤數據同步,提供全面的健康報告。
提高長期使用黏性:女性更容易養成定期檢查習慣,長期追蹤乳房健康。
系統技術優勢:利用iOS的設備兼容性和Siri語音助手,提升提醒和操作的便捷性。
UI設計

經期追蹤頁
將乳房自我檢查融入女性的月經週期,以經期結束作為觸發點,幫助養成「月經後檢查」的健康意識

乳房健康頁
前一~三個月只幫助熟悉乳房以及了解檢查四步驟
面對鏡子觀察乳房在外觀和大小上有無異常
輕捏乳頭留意是否有出血或異常分泌物
以中間三指指腹跟隨動畫指示按壓檢查是否有硬塊
躺在床上採上一步的方式再次按壓檢查乳房及腋窩
從第四個月後加入我的感覺判斷變化引導,讓用戶嘗試檢查並遵循自己的感覺紀錄變化
為什麼要特別區分階段?
對於年輕女性而言,剛開始接觸乳房自檢可能會有壓力或焦慮,總擔心自己「摸錯」、「判斷錯」,所以初期以熟悉乳房結構與觸感為主,強調自檢是「幫助判斷變化而非自我診斷」,有助於消除部分恐懼心理。
年輕時乳房健康的風險相對較低,這時候應優先建立定期檢查的習慣,讓用戶習慣檢查流程與操作,等熟悉後再進一步讓她們學會關注「異常變化」。
